編者按:創新聯合體是推動創新鏈深度融合、突破產業關鍵核心技術、提升企業及產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機制,既深度契合現階段技術創新“跨產業、多領域交叉”的特征,更能顯著提升重大研究成果產出效率與創新技術商業化轉化效能。近年來,蘇州工業園區以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重大任務為牽引,引導建設了一批“利益融合、要素融通、能力融匯”的創新聯合體,為突破重點產業發展瓶頸提供有力支撐。

蘇州同元軟控信息技術有限公司(下稱“同元軟控”)是專業從事新一代信息物理系統建模仿真工業軟件產品研發、工程服務以及解決方案的高科技企業,通過數字化交付、全系統仿真驗證、數字孿生等技術為各行業提供裝備數字化平臺支撐。近年來,同元軟控牽頭組建蘇州市科學工程智能計算仿真工業軟件創新聯合體(下稱“智能計算仿真工業軟件創新聯合體”),將自主可控科學計算與系統建模仿真平臺MWORKS打造成為“設計工程規范化、工具統一化、數據結構化、過程知識化”的基礎平臺底座,深入服務國內航天航空、船舶等復雜裝備數字化研發設計提質增效,加快構建產學研用等多方參與的開源創新生態。

頭雁領飛
打好科學工程計算仿真軟件攻關“硬仗”
在數字空間1:1還原太空實體空間站,預演各類維護、維修流程……這套由同元軟控打造的數字空間站系統,已在“天和號”核心艙穩定運行三年,助力太空研究降本增效。同元軟控團隊推動載人月球探測飛行器數字化研究所作貢獻,得到中國載人航天辦公室的表揚。

軟件是新一代信息技術之魂,科學與工程計算仿真工業軟件作為各類復雜系統研發設計、仿真驗證和數字制造的必備工具,更是破解當前我國“缺芯少魂”挑戰的重要抓手。近年,以MATLAB、Simulink等為代表的仿真軟件頻頻被禁,嚴重制約我國高端裝備研發進程。加快相關工業軟件自主可控已成為一道必答題。
“只有擁有高水平的工業軟件,才能實現高端制造業‘強心健魄’。”同元軟控總經理劉奇說,工業軟件可以在數字世界進行多次迭代,從而實現物理世界一次成功,將研發工作效率提升數倍。
科學工程智能計算仿真工業軟件戰略意義重大,但產值小、投入大、進入門檻高,按照市場規則,軟件企業大多不去涉足這一領域。而同元軟控深耕這一小眾賽道,擁有20余年的技術積淀,為牽頭開展技術攻關奠定堅實基礎。
同元軟控自2008年落戶園區后,憑借一股闖勁,次年即推出自主研發的亞洲首款系統建模仿真軟件MWorks。十余年來,同元軟控持續更新迭代完善MWorks,成功將其打造成為國際先進、自主可控的新一代科學計算與系統建模仿真平臺,完全自主研發的內核是國際為數不多實現商業化的Modelica編譯求解引擎之一、已為國際知名汽車工業軟件供應商提供內核授權,并支撐“大國重器”研發。
2024年,同元軟控牽頭成立智能計算仿真工業軟件創新聯合體,充分整合行業資源打造“科學工程智能計算仿真重大科學問題與卡脖子關鍵技術研究的攻關主體”,加快破解以MATLAB/Simulink為代表的軟件被禁用問題,打造數字時代我國重大工業軟件的基礎底座平臺。
在多年技術攻關過程中,同元軟控憑借MWORKS等拳頭產品,與國內高校、科研院所、企業等建立信任,贏得一批志同道合的伙伴,攜手前行其時已至、其勢已成。

在同元軟控牽頭組織下,來自天南海北的產業鏈伙伴接受“邀約”,成員單位既有來自園區及臨近板塊的單位,如蘇州納米技術大學科技園管理有限公司、蘇州元禾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蘇州大學、工信部電子第五研究所華東分所(下稱“華東分所”),又有來自北京、無錫、哈爾濱的企業、高校,覆蓋供給側、應用端等各類機構,實現科學工程智能計算仿真工業軟件“技術研究-產品開發-軟件評測-工程應用-教學培養”的全產業鏈布局,全面服務國家新一代科學與工程計算仿真工業軟件的自主技術創新、產業發展、人才培養等。
“高端工業軟件的突破,必須結伴前行。”同元軟控相關負責人說,之前我國科學工程智能計算仿真軟件領域不同成員單位之間聯系比較松散,不利于打造完整統一的國產研發平臺底座。
創新聯合體首次將國內分散的制造資源整合起來,以重大科技任務為牽引開展多主體聯合攻關,加快各種技術標準和質量體系匯聚,有望帶動園區乃至我國在新賽道實現從頭雁展翅高飛到雁陣結伴成行的新跨越。
分工協作
成員單位同向發力躬身入局
由跨行業、跨領域的多元主體組成的創新聯合體,如何相向而行?系統的制度體系是保障。“創新聯合體想要形成‘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深度捆綁機制,核心在于契約化,通過完善的協議和制度體系明確各方權利、責任和利益。”同元軟控相關負責人說。
智能計算仿真工業軟件創新聯合體建立了高效的溝通與決策機制,利用常設性的管理機構,如理事會、項目管理辦公室等,進行定期溝通協調,確保信息暢通、決策高效,快速響應變化。
與其他創新聯合體相似,智能計算仿真工業軟件創新聯合體也就任務分工、知識產權歸屬以及風險承擔方式等進行明確約定。在任務分工方面,同元軟控負責項目總體設計、資源配置與成果轉化,成員企業負責行業應用驗證,華東分所負責軟件評測,哈工大、蘇州大學重點負責創新機制研究、課程教學、人才培養等;在知識產權歸屬方面,協議明確項目執行之前成員單位已獲得的知識產權歸各自所有,項目執行中成員單位獨立完成的知識產權歸完成方獨自所有、由雙方或多方共同完成的知識產權按貢獻分配。
“基礎性研發平臺往往是最難的,需要將整個制造設計過程的任務流程、工具、標準規范、數據以及相關工程設計數據庫在一個平臺上進行流轉,實現與既有信息化系統有效融合,涉及大量前期基礎對接工作。”同元軟控董事長周凡利說,成員單位著重選取通信、航空、汽車等行業先行調研,精準掌握MATLAB/Simulink等軟件的應用現狀、現有替代產品的能力和不足,了解數據接口、插件等工具開發需求,形成系列深度調研報告,并結合相關行業裝備數字化研發需求布局一批技術攻關項目。
其中,同元軟控加快布局信息-物理融合的科學與工程計算仿真、模型高效求解、基礎底座開放架構與生態擴展開發、存量資源編譯轉化與高效復用等關鍵技術攻關,優化MWORKS軟件框架設計,形成“基礎平臺-工具箱”的軟件整體架構,目前已推出具備高交互性、多維深度融合的最新版科學與工程計算仿真工業軟件V1版基礎平臺(下稱“V1版基礎平臺”)。
據介紹,V1版基礎平臺主要采取“以點帶線、以線帶面”方式進行示范驗證,率先面向航天器控制等場景驗證,再逐步面向航空、核能、船舶、電子等行業進行輻射推廣,探索“先行客戶嘗試最新功能受益—軟件開發方獲得及時反饋打磨產品—產品競爭力提升—客戶使用粘性增加”的良性循環與互哺商業模式,初步贏得一批擁躉。
比如在機電行業,蘇州某企業完成MWORKS在變頻驅動產品開發中的應用驗證,打造自動化產品機理模型庫實現產品數字化交付、建立驅動系統實時仿真模型,解決測試不充分導致的質量問題,實現測試場景虛擬化。
開源創新
政企攜手加速成果應用落地
發展國產工業軟件,不能止步于技術替代,而要著眼長遠形成開源生態,讓國內更多高校、企業參與進來,把自主工業軟件“用”起來,形成越用越好的“飛輪效應”。同元軟控與創新聯合體內的成員協同構建開源創新生態,助力MWORKS平臺推廣應用。

2024年以來,同元軟控先后主辦裝備數智化技術研討會、2024CCF中國開源大會“開源科學計算與系統建模(openSCS)”分論壇、開源科學計算與系統建模工作研討會等活動,邀請國內工業軟件政產學研用等各方代表參會,分享開放平臺使用體驗、加速迭代創新。
成員單位則從源頭入手推動更多高校師生參與,如哈工大聯合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理工大學等,基于同元軟控的MWORKS開放平臺開發科教版科學計算與系統建模仿真軟件,通過開源開放模式供國內高校使用,培養更多高校師生對國產工業軟件的使用習慣,在科教領域完成對國外競品的自主化替代。
據同元軟控生態運營部負責人介紹,MWORKS正加快成長為生態型平臺,目前個人用戶超過20萬人、不少是學生;企業用戶超過100家、不乏民營龍頭企業。得益于日益密切的產學研、產教融合合作,目前國內應用MWORKS平臺的高校超過600所、高校課程超過1800門、規劃教材超過100本,覆蓋30多個學科專業。
不只是工業軟件創新聯合體成員,園區也在廣泛搭建開放交流平臺。如近期在園區舉行的2025軟件產教融合工作研討會,匯聚軟件行業主管部門、高校軟件專業、企業等負責人,就軟件領域產教融合核心議題進行系統討論。同元軟控、蘇州大學等工業軟件創新聯合體成員參會現場交流。作為科創高地,園區致力于搭建開放交流平臺,讓更多創新“種子”成長為“參天大樹”。在園區這片創業沃土上,包括同元軟控在內,一批工業軟件企業從“孱弱破殼”走向“挑大梁”,為全國高端制造業自主可控貢獻力量。

據介紹,園區工業軟件領域已構建起從研發設計到生產控制再到業務管理的全產業鏈生態,即將崛起千億級產業集群。下一步,園區將按照“名企、名品、名園、名人、名賽、名展”發展思路,不斷推進軟件產業向特色化、專業化、品牌化、高端化發展,全力建設開放程度高、自主創新能力強、產業生態活的軟件產業高地,為加快建設開放創新世界一流高科技園區貢獻力量。
編輯 園網
2025年10月20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