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婁葑街道最年輕的城市社區,蘇州工業園區婁葑街道新朗社區面臨著居民層次高、社工人數少、隊伍年輕化、社區體量大等多重治理挑戰。面對這些新情況,新朗社區婦聯以黨建為引領,創新探索“網格共融、陣地共融、資源共融、活動共融、服務共融”五大機制,構建起“黨建引領、婦聯聯動、網格支撐、多元支持、家庭參與”的基層治理新格局,讓“她力量”真正成為社區和諧發展的溫暖引擎。
網格共融:把準方向,服務跟著需求走
社區黨總支將婦聯工作深度融入網格黨建體系,推動婦聯干部兼任網格員并進入社區“兩委”交叉任職,實現組織建設“一盤棋”。在此基礎上,社區通過“黨員帶頭講、婦聯干部跟進講”機制,將《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女性就業幫扶等政策融入網格宣傳,累計覆蓋120余戶家庭,讓政策真正實現從“紙上”落到“地上”。
秉持“婦女兒童在哪里,服務就跟進到哪里”的工作理念,社區通過常態化“敲門行動”,系統建立起動態需求數據庫,針對困境兒童、精神障礙婦女等重點人群落實“一戶一檔”管理,實施“一戶一策”精準幫扶措施,切實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
陣地共融:空間聯動,打造“15分鐘幸福圈”
為突破陣地壁壘,推動社區婦聯陣地與網格資源深度融合,社區婦聯聯動黨群服務中心、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等打造“1+N”服務集群,形成“空間共用、資源共享”的集約化格局,顯著提升了陣地利用率。
白天,黨群服務中心內,擁有千冊藏書的兒童閱覽室、充滿童趣的海洋球館成為孩子們課余的好去處。夜晚,社區推出“錯時共享”服務,開設“婦女夜校”,提供花藝技能培訓、瑜伽調理等課程,現已惠及200余人次。
資源共融:精準服務合力惠民生
作為純改善型住宅社區,社區婦聯精準對接居民核心訴求,采取“專業資源導入+服務場景創新”雙輪驅動,著力構建“心理健康+家庭教育”的特色服務體系。
在對內資源整合方面,社區引入“快樂心球心理咨詢室”,由專業心理咨詢師提供情緒疏導、親子關系調解等服務,通過“線上預約+線下咨詢”模式,已幫助6名女性緩解心理壓力、2戶家庭改善親子關系。
在對外協同方面,社區深化家校社合作機制,與東興路幼兒園共建“家長學校實踐基地”,圍繞3-6歲兒童成長需求,累計開展“新芽小圃”綠色實踐、科學育兒知識講座、親子溝通工作坊等活動5場,覆蓋180戶家庭,有效緩解了年輕家長的育兒焦慮。
活動共融:品牌引領激活社區“她活力”
以“主題活動+婦聯特色”為抓手,社區精心打造一系列“有溫度、有活力”的婦女兒童品牌活動,不斷增強居民的參與感和歸屬感。
社區全年組織開展的“巾幗風采”系列共計24場,涵蓋文體健身、技能提升、文化傳承三大類別。其中,“有氧健身操”連續開展8周,參與達150人次,帶動了“每日鍛煉一小時”的健康新風尚;“美妝課”“插花課”等實用技能培訓共吸引46名女性參與,已幫助12名學員掌握技能并實現靈活就業。此外,社區還定期組織插花、手工制作等特色活動,累計參與超500人次,形成了豐富多彩的活動體系,充分滿足了居民多樣化的精神文化需求。
服務共融:“女管家聯盟”延伸治理觸角
通過整合物業婦聯成員和女性志愿者力量,社區組建起“女管家聯盟”,在上門走訪、調解糾紛等工作中精準摸清需求、化解難題,為社區基層治理注入專業柔性力量。星翠瀾庭物業設立的“護學崗”就是典型例證,常態化守護著兒童上下學安全。據統計,聯盟成員每月平均處理居民訴求5件、調解糾紛2件,以耐心細致的服務贏得居民信任。“有問題找‘女管家’,她們總能想到解決辦法。”這樣的認可,已成為社區居民的普遍心聲。
如今的新朗社區,通過“五共融”機制將婦聯工作扎實融入基層治理全過程,形成“婦女得實惠、家庭獲幸福、社區更和諧”的良好局面。下一步,社區婦聯將持續擴展服務隊伍、深化特色陣地建設,讓“她力量”在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層治理新格局中綻放更大光彩。
編輯 魏笑
2025年10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