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西交利物浦大學慧湖藥學院產業發展咨詢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順利舉辦,來自亞盛藥業、信達生物、晶云藥物、開拓藥業等20余位企業家代表組成的產業發展咨詢委員會,為西浦慧湖藥學院把脈問診,共同探討在生物醫藥產業的創新驅動深刻轉型的關鍵時期,如何深化產教融合、共促高質量發展。

蘇州工業園區作為教育科技人才體制機制一體改革綜合試點單位,正通過專項資金支持、構建創新生態等舉措引導高校融入地方創新與產業發展,推動生物醫藥等產業成果轉化。西浦慧湖藥學院成立五年來,以“產業需求”為導向,搭建起“產業聯盟-國際網絡-創新聯合體-全要素服務平臺”的生態體系。五年來,學院已建成七大核心技術平臺高端平臺,其中細胞治療納米制劑平臺獲批江蘇省高校重點(建設)實驗室,未來醫療技術概念驗證中心獲批“蘇州市AI驅動生物創新藥概念驗證中心”。學院“人工智能藥物研發”“藥事監管”“制藥管理” 等交叉專業,填補了蘇州乃至長三角地區相關領域高端人才培養的空白;通過60+家合作企業、5個實踐實訓基地的校企聯動,實現教育內容與產業需求無縫對接,三屆碩士畢業生中近50%扎根蘇州,70%服務江浙滬生物醫藥產業;校企聯培博士項目超20個,形成“產業需求凝練課題、院系團隊匹配導師、實踐平臺轉化成果”的融合機制。
作為園區生物醫藥產業“核心參謀機構”,西浦慧湖藥學院產業發展咨詢委員會匯聚了政府、企業、科研機構的智慧力量,讓學術研究與產業實踐同頻共振,目標以專業經驗破解產業難題、搶占先機,發揮“橋梁”作用促成校企精準對接,推動科技成果轉化,共促產教融合共贏。
西交利物浦大學副校長丁憶民作《重塑大學新發展觀,激發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體新動能》的主題分享。他表示,大學應以社會新形態、產業新形勢為著眼點,重塑未來大學形態,構建新價值關系。西浦推進“2+X+1”戰略,即兩大賦能引擎(AI驅動、材料筑基)、多個前沿科技方向及一個科技生態體系,通過“走出去,融進來”的策略,吸引全社會資源共促發展,構建產教融合利益共同體。得益于“政、產、學、研、用”的各方合力,西浦慧湖藥學院有責任也有能力,繼續做好“學術與產業”的耦合器、“原始創新與應用轉化”的加速器、“本土生態與國際資源”的連接器,服務好蘇州打造世界級生物醫藥產業集群的宏偉目標。
西浦慧湖藥學院執行院長傅磊匯報了學院五周年工作成果與發展規劃。學院已建成七大核心技術平臺、江蘇省細胞治療納米制劑重點(建設)實驗室、未來醫療技術概念驗證中心等重要科研設施,并通過產業發展咨詢委員會匯聚政府、企業、科研機構智慧,推動學術與產業同頻共振。傅教授還特別介紹了學院在與企業融合發展培養人才方面的創新舉措,持續探索“社會-產業-大學”深度融合的高等教育新模式,力爭成為國家級產教融合示范高地,為生物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持續賦能。
在委員討論環節,與會專家圍繞高校科技成果轉化、龍頭企業培育、全鏈條服務平臺建設等議題展開熱烈討論。大家一致認為,在當前AI制藥、細胞與基因治療等前沿技術快速發展的背景下,加強“政產學研用”協同創新是搶占發展先機的關鍵。
委員會主任委員、亞盛醫藥董事長楊大俊在總結發言中呼吁各方繼續深化合作,推動實驗室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他表示,“生物醫藥創新的核心在于源頭創新與臨床價值雙輪驅動,產業迫切需要既懂科學又懂產業、具備國際化視野的復合型人才。在藥學院的本碩博人才培養中,已經能夠看到"從實驗室到臨床"的全鏈條思維,同時也希望進一步推動校企共建的實操實踐平臺,更快更好地為行業賦能源頭創新。”
現場為委員會增補成員單位頒發聘書,并組織參觀了藥學院新建的生命科學大樓。該大樓規劃建筑面積約7.8萬平方米,涵蓋國際標準科研實驗室、產教融合教學空間及概念驗證中心,將成為西浦深化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體實踐的重要載體。

未來,科教創新區將繼續持續助力西浦等區域高校發揮辦學優勢,呼應產業發展需求,優化人才培養體系,強化科技創新平臺建設,在深化產教融合、服務區域產業發展方面邁出新步伐。
編輯 王蓓、瞿小飛
2025年11月21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