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項目攻堅,攻的都是硬任務、啃的都是硬骨頭。今年以來,蘇州持續推進激勵干部擔當作為12條具體措施,鮮明樹立重擔當、重實干、重實績的用人導向,把重大項目攻堅作為檢驗、考察、培養、使用干部的“練兵場”,激勵全市黨員干部破冰突圍、奮勇爭先,在攻堅克難中錘煉干事創業真本領,推動形成比學趕超、聚力攻堅的濃厚氛圍。
選賢任能,激活強動力
作為張家港駐點招商中心最年輕的招商專員,26歲的李佳楠在競爭激烈的項目招引賽場,已成功摸索出一套獨創的“青春打法”。其主導落地的首個項目——太坦盾安防項目,從信息對接到落地張家港僅用22天,刷新項目落地速度。
“年輕干部是雙招雙引的生力軍,有熱情、有闖勁、有擔當是這些年輕干部身上最鮮明的特質,重點是要在一線識別選用干部。”張家港市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表示,通過建立“前中后”階段式考核體系,科學設置考核權重、個性化指標,構建一線考察識別機制,推動實現“招商工作既出發展成果,也出優秀干部”。
現如今,在招商戰場,張家港市的年輕干部正掀起一場“青春風暴”。去年以來,已累計遴選26名優秀年輕干部到駐點招商一線摔打磨練,分赴京滬深三地駐點招商中心工作。經過一年的探索實踐,中心實現了從無到有、站穩腳跟,再到對接項目近900個、落地項目45個、總投資近50億元的跨越。
近年來,立足招商工作實際、聚焦招商干部所盼,張家港市制定出臺《進一步支持保障招商工作的五條措施》,從推動“解決招商干部一件事”上升到“優化提升招商工作一類事”,通過建立全市招商干部全量信息庫、招商干部職級(職員等級)晉升“正面清單”,定期開展專題研判分析,持續優化招商隊伍功能結構。今年以來,張家港市面向全市干部發布“招賢令”,搭建招商專業比武擂臺,累計推動200余名招商干部同臺競技、互學互促,通過開展招商干部大講堂、招商新銳成長營等系列活動,全方位提升招商干部的專業能力和實戰水平。
樹牢標尺,展現新作為
上周,總投資約100億元的博世智能駕控中國區產業創新項目落地蘇州工業園區,將助力蘇州打造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高地。博世的此番重倉投資,是外資持續看好、紛紛加碼園區的現實縮影,而這背后離不開園區高素質、專業化、開放型“尖兵力量”。
今年以來,園區聚焦一線導向,樹牢激勵擔當干事標尺,結合工作需要,抽調精干力量建立外貿專班、政策爭取專班等,加強重點企業常態化掛鉤聯系,及時跟蹤企業訴求,倒逼干部主動研究利潤再投資、QFLP、出海項目并購返投等政策模式,支持探索特殊物品聯合監管、保稅維修試點、前置貨站運營等方面的貿易便利措施,更好幫助企業導入新項目、爭取新訂單。
“開放思維、開闊視野的培養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我們久久為功,注重圍繞工作實際,嵌入國際規則、跨文化管理等專題培訓,推動管理能力與知識儲備同步強化。”蘇州工業園區組織部門相關負責人介紹。園區瞄準對外開放“需求側”,構建專題領域靶向培養機制,圍繞生物醫藥、納米技術等主導產業,引入思維導圖、產業地圖等形式,深入淺出介紹產業現狀和前沿趨勢,各有側重地適應項目招引、企業服務、日常管理等領導干部工作所需。組織部門建立一線觀察機制,重點考察干部在項目招引、自貿創新等重大任務中的現實表現,精準識別干部在開放條件下想問題作決策抓工作的本領,對有大視野、鐵肩膀、硬實力的干部大膽使用。
補鈣賦能,鍛造真本領
近日,匯川聯合動力總投資約50億元的新能源汽車零部件生產基地項目正在火熱建設,其中項目一期已進入建設收尾階段。
新能源汽車產業浪潮奔涌之際,吳中區招商團隊以敏銳的產業洞察力,率先捕捉到賽道發展機遇與核心要素,迅速組建專項工作組,第一時間向蘇州匯川聯合動力系統股份有限公司發出合作邀約,主動叩響優質項目引進“大門”。從前期商務談判的精準對接,到中期拿地建設的主動協調,再到后期落地生產的服務保障,工作組憑借全鏈條、高效率的“保姆式”服務,最終推動項目順利落地,為吳中區構建新能源汽車產業生態注入強勁動能。
截至今年7月,吳中區已實現新能源汽車產業規模538.7億元,增長11.1%,彰顯“新能源+智能汽車”產業的發展活力。
“產業招商、經濟金融等各類專業化干部,是推動吳中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力量。我們聚焦干部能力發展,圍繞‘理論學習’到‘實踐轉化’全鏈條,通過專業培訓、名師領航、一線鍛煉等手段,不僅讓干部隊伍的專業素養、攻堅能力顯著提升,也將‘能力優勢’及時轉化為‘發展優勢’。”吳中區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吳中區持續優化“1+3+N”階梯式干部教育培訓體系,大力實施“干部能力素養提升年”五大行動,緊扣經濟社會發展重點舉辦精準招商、生物醫藥產業等專題研修班,定期舉辦“東吳大講堂”講授新能源汽車產業、人工智能等內容,助力干部把握新風口、找準新賽道,提升專業謀劃能力;圍繞區委區政府中心工作打造一線攻堅小組,精準設置“機器人+人工智能”“生物醫藥+大健康”等產業集群推進小組,選派年輕干部到專業化、精細化的產業建設中實踐鍛煉,深度學習行業知識、掌握專業技能、提升專業素養。
蘇報記者 朱琦
《蘇州日報》2025年09月06日A0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