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大學附屬第四醫院(蘇州市獨墅湖醫院)是由蘇州工業園區與蘇州大學共建、共有的公立三級綜合醫院,是蘇州大學的直屬附屬醫院,自2020年底投入運行以來,醫院始終秉持“創新、國際、卓越”的發展理念,開業僅一年半便通過三級綜合醫院評審,現已建成江蘇省臨床重點專科3個、臨床重點專科建設單位1個,蘇州市臨床重點專(學)科12個。醫院現建有蘇州大學校級研究所3個。
2023年,醫院獲批國家藥物臨床試驗資質;2025年,醫院獲批體外受精-胚胎移植/卵胞漿內單精子顯微注射技術(IVF-ET/ICSI)運行資質;獲批16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并成功獲得國自然重點項目,項目數量和質量均創歷史新高。
精醫強科筑高地
賦能醫療惠民生
依托校地合作的堅實基礎,蘇大附四院在啟用第三年,門急診服務量便突破百萬人次,門診量持續階梯式增長。醫院一期項目800張床位迅速飽和,2024年出院病人約4萬人次。
建院之初,醫院就以建設“創新型、國際化、高水平全國一流三甲綜合醫院”為目標,實施“333”強專科戰略:重點發展皮膚口腔、心腦血管、生殖遺傳3大優勢專科;建設臨床放射診療、臨床特檢轉化、MR-DSA-CT復合手術3大平臺;打造國家惡性腫瘤臨床醫學研究中心蘇南分中心、臨床多學科內鏡中心和區域國際診療中心3大中心。
醫院持續加強硬件設施配置,引進DSA-MR復合手術室、達芬奇手術機器人、射波刀等國際先進醫療設備;大力推進人才戰略,引進葛均波、黃荷鳳院士等國際領先水平的臨床醫學專家團隊5個;引進中華醫學會銀屑病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銀屑病全國學科帶頭人張學軍教授團隊,中華醫學會生殖醫學分會第六屆委員會主任委員孫海翔,中華醫學會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分會副主任委員王德輝,“姚氏法角膜移植術”創始人姚玉峰,江蘇省口腔正畸專委會主委張衛兵教授團隊等;并設有多個專家工作室,定期來院坐診與開展手術。
“對于醫院來說,無論是器械配置,還是國內外專家團隊的引入,歸根到底是服務好老百姓”。醫院黨委書記侯建全表示。為緩解“工作日無暇就醫、休息日看病難”的問題,醫院開設周末無差別門診、體檢報告解讀門診,并增設口腔科與耳鼻咽喉科急診。此外,醫院在全市率先啟用“智能機器人”潮汐車道,有效緩解院區周邊交通擁堵,多維度改善患者就醫體驗。
龍頭領建醫聯體
區域能力再提升
作為區域醫療龍頭,蘇大附四院全力推進“1+11+X”公立醫聯體建設,實施分級診療與雙向轉診,暢通遠程會診機制。醫院重點建設胸痛、卒中、創傷和高危孕產婦四大救治中心、有序落實園區“心電一張網”項目。牽頭成立醫院感染管理、護理、藥事、臨床檢驗等6個質控中心,并打造檢驗、影像、心電、病理、消毒供應“五大區域中心”,累計完成基層送檢15.3萬例、影像分析8.6萬例、心電診斷5.6萬次、病理檢測6000余例,讓老百姓在家門口即享受到同質化、高水平的醫療服務。
蘇大附四院積極落實蘇州市公立醫院改革與高質量發展示范項目,目前為蘇州市皮膚腫瘤、腎臟腫瘤兩大專病診療中心試點建設單位。該院帶頭落實出院患者后續健康管理“接力式”服務,實現與5家一級轉診承接服務機構、6家二級轉診承接服務機構“三級聯動”。同時,醫院有序落實“慢病一體化”管理,采取設立專家工作室、建立聯合病房、融入基層家庭醫生團隊等形式,提升基層醫療服務能力。
擴容提質強能力
未來可期開新局
蘇大附四院二期工程將于年底竣工,作為蘇州市民生工程,二期投入使用將為醫院增設2200張床位,4000多個就醫停車位。屆時,蘇大附四院將成為蘇州地區單一院區規模最大的綜合型醫院,日門診服務能力將達到10000人以上。市民們所期待的醫院國際診療中心,將同醫院二期投入使用同步鋪開。
蘇大附四院參與建設的“中新蘇州醫學中心”項目列入商務部支持蘇州工業園區深化開放創新綜合試驗文件。未來,蘇大附四院將持續拓展中新蘇州國際診療中心、中新蘇州醫學實驗室、中新蘇州醫學培訓交流中心、中新蘇州藥物臨床試驗中心發展內涵,著力引進新加坡眼科、婦科、心內、腫瘤外科等醫療團隊,開展國際診療。同時,醫院還將持續引進包括來自德國、英國、意大利、日本等國家的頂尖醫療人才及團隊,更大程度發揮蘇州生物醫藥產業展示窗口功能,深化與園區生物醫藥企業合作,全面助推區域生物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
目前,醫院正以創建“三甲”為目標,以人才引育和學科建設為核心,聚焦重點專科突破與特色學科培育,通過搭建高層次科研平臺、深化產學研協同、完善人才梯隊,持續提升診療技術和服務質量,全面增強園區醫療服務的承載能力,助力蘇州衛生健康事業邁向新高度。
本報通訊員 傅強 本報記者 李靜
《姑蘇晚報》2025年09月09日A07版